1994-1997年:
1994年5月,云南特安吶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——文山特安吶制藥廠正式成立。同年9月,組建為特安吶制藥有限公司。建廠初期,公司原始注冊資金187萬元。在資金、技術、設備、人才嚴重缺乏的條件下,公司僅能生產用手工包裝的頭痛粉、安乃近、土霉素、銀翹解毒片、碳酸鈉片等普通藥品。
積累一定資金后,公司創始人著手三七藥品開發,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:
第一步,將原生三七加工成三七粉、三七片等初級產品;
第二步,從原生三七中,提取三七總皂苷,制成總皂苷片,實現產品升級;
第三步,從三七總皂苷中提取單體成分,將三七加工成精品。
經過4年的艱苦創業,特安吶公司建成了散劑、膠囊、片劑、顆粒劑四條生產線,發展為注冊資金1030萬元、在職職工110人、年產值達3000萬元的藥品生產企業,為開發三七系列產品奠定了基礎。
1997-2001年:
經過創業的積累,1998年,公司正式投資開發三七系列產品,定位為“以三七為主的生物資源開發及利用”企業。先后開發和生產了三七膠囊、三七傷藥片、七葉神安片、血塞通片、血塞通顆粒等一批產品,形成了以三七為主的生物資源開發藥品體系。
2000年1月,公司成功從三七總皂苷中分離出單體皂苷Rg1和Rb1,成功開發了七生力片和七生靜片兩個新產品。七生力片和七生靜片代表了三七系列藥品科研的新成果,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。
2000年4月,公司成為云南省首家通過國家藥品GMP認證的制藥企業。生產的血塞通片榮獲“云南省名牌產品”稱號,被認定為云南省“高新技術企業”。同年12月,公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辦“文山特安吶三七產業研討會”,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“百強私營企業”。
2001年,公司累計獲得準字號藥品59個,其中三七系列產品17個。
2001-2007年:
2001年,文山特安吶制藥有限公司改制為股份制公司,入駐并開發建設文山三七產業園區。
公司制定了深度開發三七的發展方向,明確提出了“打造完整三七產業鏈”的發展目標,初步形成了“源于三七、高于三七”的企業價值觀和“團結、務實、勤儉、創新”的企業精神,依托三七資源優勢,形成了包含藥品、保健食品、普通食品的完整產品鏈。在生產體系上,實現了三七復方制劑和三七單體皂苷的研發和生產,研制成功丹參益心膠囊、調經養顏膠囊、七生靜片、七生力片4個獨家產品。
這一時期,公司完成了七生力片、七生靜片生產線技改項目和保健食品生產線技改項目建設,建成了文山三七國際交易中心,奠定了現代化制藥企業基礎。
2007-2015年:
2007年至2015年,公司得到了長足發展,藥品批文從之前的59個增加到72個,先后獲得三七發明專利6項、外觀專利33項,并獲得了文山州首屆政府質量獎。分別建成了三七初加工中心、文山三七國際交易中心二期市場、文山·中國中藥生物谷文化展示中心等一批基礎項目。
2012年,公司制定了萬畝三七基地建設和強強聯手的戰略。2015年,公司建成具備完全自主產權的三七GAP基地面積超過1萬畝,不僅解決了生產成本不可控的問題,而且直接解決了360余戶農戶720余人就業,間接帶動了6000余戶農戶12000余人就業。